新東方網>家庭教育>父母必讀>正文

        下定決心不再吼孩子,但還是忍不住?下次試試這五招

        作者:冬平

        來源:新東方家庭教育

        2019-04-10 17:07

          

          文/冬平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,兩個孩子的媽媽

          

          跟許多父母聊天,發現有一件事大部分人都對孩子做過,但做過之后大多會后悔和內疚,那就是:吼叫孩子。

          出門趕時間卻磨磨蹭蹭的

          睡覺時間到了卻不肯上床

          寫作業半個小時只寫了兩個字

          飯做好叫了N遍還是不上桌

          在商場看見玩具非買不可

          ……

          每每遇到孩子各種不配合、不合作,做父母的真是百爪撓心,苦口婆心不管用,耐心一點點耗盡,最后使出殺手锏——大吼一聲,讓孩子乖乖聽話。

          但看著孩子無辜、受傷的樣子,我們轉眼就開始內疚、自責:哎,為什么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?

          

          有時候吼叫似乎解決了當時的問題,孩子順從了你的意志,事情好像順利了,但殊不知,吼叫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卻是長久的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教育專家指出: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,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制造一個問題兒童。

          父母經常向孩子發脾氣,會讓孩子處于恐懼和不安中,安全感遭到破壞,長大后對環境懷有戒心,不能信任他人,影響一生的幸福感。

          有的孩子會在潛意識中習得父母的方式,長大后脾氣暴躁,等自己為人父母后,無意中沿襲自己曾被對待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,讓負面影響代際相傳。

          也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吼叫中變得自卑、懦弱,長大后不敢為自己爭取,長期壓抑自己的感情,變成了“討好型”人格,沒能活出真正的自我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《地球上的星星》劇照

          父母常常發脾氣,尤其會破壞親子關系。孩子在戰戰兢兢中長大,害怕犯錯受罰,甚至對父母產生恨意,導致有些人成年之后和父母的關系也很難融洽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在一次父母交流活動中,一位媽媽分享了讓她感到尷尬、難堪的一次經歷:

          有一次,先生出差,她自己在家帶兩個孩子,又要做飯,又要收拾屋子,又要陪孩子玩,一天下來,她覺得渾身筋疲力盡。

          晚飯后她在廚房洗碗,聽見兩個孩子在客廳興奮的叫聲,出來一看,傻眼了:原來五歲的兒子和三歲的女兒把浴缸里的水放出來了,現在水漫“金山寺”,客廳里一大半地板已經泡在水里。

          她的腦袋頓時像有一萬只蒼蠅,“嗡”的一下就爆炸了,一邊拎起兒子打屁股,一邊聲嘶力竭地罵孩子,兒子嚎啕大哭,女兒在一旁也嚇得哭叫,她還氣不過,順手拿起客廳里的臺燈“啪”地一聲摔在地上。

          大概幾分鐘后,她似乎聽見有人敲門,原來是小區保安。保安說鄰居聽見她家動靜太大就打來了電話,她一時非常尷尬,不得不語無倫次地向保安解釋。

          聽完她的分享,組里的媽媽們都紛紛表示,自己也有類似被孩子惹到怒火中燒的經歷。當孩子用不著調的行為考驗父母的耐心,挑戰父母的底線,實在是很難忍住不發火啊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我們知道發脾氣對孩子的發展不好,但還是難以控制情緒。這到底是為什么呢?

          根據心理學上的情緒ABC理論,同樣的一件事,同樣的一個情境,不同的人持有的理念不同,對這件事的解釋和想法不同,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,也就是產生不同的情緒和行為。

          舉個簡單的例子,當你六歲的兒子把鬧鐘拆卸掉,你是會為此大光其火呢?還是笑嘻嘻地夸兒子拆得好?

          如果你認為兒子是在調皮搗蛋,故意搞破壞(信念),你就會感到生氣,甚至打兒子一巴掌(情緒和行為結果);而如果你認為兒子很有好奇心,是在探索事物(信念),你就會感到高興,夸獎兒子拆得好(情緒和行為結果)。

          記得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故事:

          一個人整天心里充滿了煩躁,去拜訪一個智者,希望得到指點。

          他走了很遠的路,終于到達智者的小屋,然后開始敲門,門沒開,他就更用力地敲門。門依然沒開。可是他明明聽見屋里有人。他開始用拳頭砸窗戶,依然沒人來開門。

          幾個小時后,他筋疲力盡,癱倒在地。這時門開了,智者走出來,對他說:“剛才這個過程,就是要告訴你,我是這個屋子的主人,我有權決定是否開門,什么時候開門,而你是你的思想的主人,你有權決定讓哪個想法進駐你的大腦。”

          改變自己的想法,選擇用積極的視角看待孩子的行為,我們就可能把原來的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那么,當我們對孩子生氣發火怒吼時,是不是背后可能有一些信念不太合理呢?

          1.“孩子總和我作對! ”

          有些父母會有意或無意地給孩子貼標簽,比如“不聽話”、“膽小”、“調皮”等,當孩子有不合作的行為時,就越發覺得孩子在故意跟自己作對。

          有個兩歲多孩子的媽媽在群里說,自己的孩子總是不收拾玩具,好好說,大聲吼,孩子還是走到哪里玩具丟到哪里,于是媽媽就覺得孩子總和自己作對。

          其實,這位媽媽還真的是冤枉了孩子,不是孩子“愛作對”,而是兩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剛剛萌芽,處于人生的第一叛逆期,有這種表現再正常不過了,如果非要求孩子每次玩完后都收拾好,那就是我們家長的不合理期待了。

          孩子需要的是循序漸進的指導,一開始當孩子做不到時,父母可以幫孩子一起做,等孩子逐漸長大,慢慢才能做得更好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《小淘氣尼古拉》劇照

          沒有哪個孩子愿意故意和父母作對,之所以“不聽話”,可能是由于他的能力達不到,也可能是因為他的性格使然,還可能是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。

          父母需要做的是用心去了解孩子的特質、性格和需求等,而不是在孩子出現不合作行為的時候,通過吼叫、威脅甚至武力等方式強制讓孩子聽話。

          下次當你覺得孩子和自己作對要發火時,不妨檢視一下自己的信念,是不是你的想法有些片面和不合理?你的要求超越孩子的年齡發展階段了嗎?你是不是可能忽視了孩子的某些內心需求?

          2.“這簡直讓人難以忍受!”

          我有一個朋友自己非常愛整潔,甚至可以說有點“潔癖”,面對家里青春期女兒亂糟糟的房間,常常覺得難以忍受,為此常常跟女兒發火。可女兒依然我行我素,甚至跟媽媽頂嘴鬧翻。

          有一次她趁女兒不在家,用了一上午時間好好收拾了一下女兒的房間,沒想到女兒回家后沖她發脾氣,說自己想找什么東西都找不到了,讓媽媽以后別再動她的東西,最后甩下一句“我的房間我做主”,摔門而去。

          朋友為此很苦惱,后來跟其他家長聊天的時候,她發現原來她的孩子并不是個例,許多青春期孩子都跟她女兒一樣。

          她也漸漸明白,女兒的性格和自己不同,與其把自己的方式強加給女兒,不如尊重女兒的個性,理解她這一階段的行為,以后等女兒有了意愿自然會有所改善的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下次當你覺得孩子的行為“難以忍受”要發火時,不妨檢視一下自己的信念,這真的是一場“災難”嗎,還是只是一件小事而已?

          可以試一個小方法:如果用1-10分表示事情的嚴重程度,你給這件事打幾分?你會驚訝地發現,所謂“難以忍受”的那些事情,大多都在5分以下。

          家庭日常生活中,十有八九都是小事。有了這樣的信念轉變,你的憤怒情緒是不是就不那么容易被激發呢?

          作為父母,不合理的信念其實還有很多,只是我們平時容易忽視或者沒有覺察。比如,“我小時候是學霸,我的孩子也應該是學霸”,“我是醫生,學醫有前途,我的孩子將來也要上醫學院”……

          孩子不是你的復制品,更不是任人擺布的木偶,看見孩子,才是真的愛孩子。

          覺察和放下那些不合理的信念,父母才能內在更平和自信,孩子才能生長出自己的力量,親子關系才能更趨于和諧美好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要是遇上孩子讓自己體內熊熊之火燃起,眼看就要爆發的時候,該怎么辦呢?這里有幾個簡單的小技巧,可以幫助你平復情緒。

          1.深呼吸。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面,用鼻子吸氣,用嘴巴呼氣。吸氣的時候要深,想著吸進去更多氧氣,讓你精神飽滿,心情愉悅;呼氣的時候要徹底,想著把生氣、憤怒、不滿等情緒排出體外。

          2.離開現場。如果你感覺當時實在控制不住自己了,可以跟孩子說:“我需要離開一會兒平復一下。”走到另外一個房間,用冷水沖把臉,或者出去跑兩圈,離開那個讓你情緒快要爆發的現場,你的情緒就可能會慢慢平復。

          3.分散注意力。當孩子讓你感覺耐心快要耗盡的時候,可以暫時把自己解放一會兒,趁著孩子自己玩的時候,看一會兒自己喜歡的書,聽一會兒喜歡的音樂,讓緊繃的情緒得到放松。

          4.數數。這個方法看似簡單但很管用,可以緩慢地從一數到十,讓自己慢慢平復下來。

          5.假裝成平和的父母。既然我們都想做一個不吼不叫的父母,在感覺情緒快要升級時,不妨假裝成平靜的樣子,這并不是“虛偽”,而是在按照你所遵從的深層價值觀行動,假裝一段時間后,你會發現,你真的變成了一個平和的父母,保持平和已經成為你的習慣方式了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家庭治療師李維榕說:“家庭是一首無言的歌,我們在它的音符上舞蹈,雖然腳步不時會纏在一起,甚至摔倒。但是,為我們敷傷的,亦是那一首歌。”

          即使我們真的偶爾沒有控制好情緒,也不必過度自責,過后坦誠和孩子溝通,傾聽、理解和關愛孩子,也能夠給孩子安慰和力量,讓斷裂的親子紐帶重新聯結起來。

          

          有人說,為人父母,是一場帶傷的修行。我們在為孩子的成長焦慮著,其實在我們的內心,也住著一個受傷的內在小孩,會委屈,會恐懼,會不安。

          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的內在小孩,我們就更容易把這些委屈、恐懼和不安投射、發泄到孩子身上。

          所謂“磨刀不誤砍柴工”,在用力工作,用心養育孩子的同時,不妨抽時間關照一下自己,累的時候懂得放松,乏的時候懂得調劑,滋養一兩個興趣,有三兩好友可以傾訴談心,讓自己的身心保持平衡。

          為自己蓄滿能量,才能有更充足的能量做一個平和、不吼叫的父母。

          作者簡介:冬平,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,兩個孩子的媽媽,轉載請聯系作者授權。新東方家庭教育(ID:xdfjtjy),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,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,分享可吸收、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。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。


        相關推薦換一換

        經營許可證編號:京ICP備05067667 | 京ICP證060601號 | 京網文󞪍]0911-960 | 京公網安備1101084985

        Copyright?2011-2020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
   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欧美疯狂xxxx乱大交视频|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免费| 成年人在线免费播放|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| 舌头伸进去里面吃小豆豆|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|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动漫版|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69| 催眠体验馆最新章节| 野花香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播放免费| 国产自产视频在线观看香蕉| 中文在线а√天堂|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|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AV| 蜜桃成熟之蜜桃仙子|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| h视频在线免费观看|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| 亚洲同性男gay网站在线观看| 神宫寺奈绪jul055在线播放| 国产免费黄色大片| 一个人看的毛片|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摸|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| 林俊逸高圆圆第1190章| 亚洲综合欧美日韩| 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| 国产在线步兵一区二区三区| 2017天天干夜夜操|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|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|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10 | jizzyou中国少妇|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|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|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久久久| 免费日产乱码卡一卡| 翁公厨房嫒媛猛烈进出|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精品| 日本3p视频在线看高清|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