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見到張晶怡,恰好趕上中午午休。班上的同學們都已經去吃飯,空空的教室里就只有她一個人在默默地整理東西,碼放課桌椅、檢查凈化器,關燈離開。本可以和同學一起熱熱鬧鬧地去吃飯,她卻靜靜地做著上午的收尾工作。促使張晶怡這樣做的不止是骨子里對待一份工作的責任感,還有在北京新東方寒假班培養出來的“想要”精神。
助教張晶怡
學霸歸來,不為學習為體驗
張晶怡,一名來自天津工業大學的大四學生。在這個寒假里,她再次來到了新東方,由學員的身份轉變成為一位托福聽說讀寫基礎班的助教。“我需要這樣一份工作來增進我的閱歷,所以我又回到了曾經上過課的新東方。”
晶怡雖是人們口中的學霸,大學專業成績常年穩居第一,參加過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、全國電子商務等活動,取得了不錯的成績。可她深知自己的不足在于閱歷尚淺,需要走出象牙塔,體驗一把社會生活。晶怡笑著說,考研過后的時間格外寬裕,希望能有效利用起來,不辜負這個寶貴的“空窗期”。
因為“需要”這份工作增長見識和閱歷,她再次來到這里,希望能借此獲得更大更多的收獲。
助教工作讓她成熟許多
從學生到助教,張晶怡對這種角色的轉變一開始也不是很適應,而在這個來之不易的能與社會接觸的體驗過程中,晶怡發現在和不同的人交流中自己越發成熟,“更有成年人的感覺了。”
雖然她在大學校園里也擔任著班長、學生會部長等職務,但都是和同齡人打交道,彼此性格、心理還都算熟悉。而擔任起助教工作的她,不僅需要和比自己小的學生們打交道,還要和比自己稍大的新東方的老師們打交道,她卻是很享受這個過程。晶怡開心的一笑,“雖然沒有自己想象的容易,但也更加精彩啊。”
這個班里,學生們的年級從高一到大三不等,為了讓同學間盡快熟悉,彼此融入。張晶怡為大家建立班級微信群,在群中找大家共同感興趣的話題,帶著同學們一起交流討論。“我會主動了解現在高中生的興趣愛好,也會更關心照顧他們生活學習上的問題,和他們做朋友。大家有學習上的問題也可以很方便的在群里交流。即使課程結束了,我們仍在群里聊得火熱,春節我們還‘一起’跨了年。”
懷有熱愛的心 做好每一件小事
作為一名班級助教,為老師、學生、家長搭建一個溝通平臺,做好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,成為張晶怡最重要的工作目標。輔助老師的教學工作、在學生們的生活學習上提供幫助、按時與家長保持溝通反饋成為她日常工作最主要的內容。
但在一天天的助教生活中,張晶怡逐漸感覺到,橋梁只是一個很表面的作用,“助教的存在不僅僅是聯絡帶,更應該是教學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立足點。能夠把這個角色做到多好,關鍵要看自己在工作中有著怎樣的投入與付出。”
來此之前,她深知新東方是一個嚴謹的教育機構,需要步步認真地完成工作,不能有一絲馬虎。可當她真正加入進來,反倒覺得任務雖重卻不苛刻,要求雖細卻不刻薄,而是一個“充滿人情味”的工作大環境。
“只要對大家付出極大的熱情和認真的態度,在工作中也不必處處謹小慎微,大家都是對事不對人,就算出現失誤也不會有人刻意為難;而對大家的熱情和愛,大家卻是不會忘記的,比起日日擔心而自我封閉地完成工作,還不如用一顆熱情的心去愛護他們,做好每一件小事情。” 盡管助教的工作略顯辛苦、枯燥,但隨著上課的時間越來越少,張晶怡反而會很不舍,不愿意離開大家。
張晶怡雖然抱著“需要”工作經驗、“需要”工作閱歷的心態來到這里,但在一天天的工作中“想要”為這份工作做點什么,漸漸占據了她的工作重心。她說,“助教之間的工作成果有差異,而在我看來,這種差異其實就是‘想要’和‘需要’的區別。和同學們在一起,我更‘想要’為他們做些什么,這種感覺是不一樣的。”
作為一名助教,自然“需要”去完成每天份內的工作,但是“想要”,就是發自內心地真正為學生們付出。想要學生更進步,就會更積極的監督學生們完成作業;想要班里關系融洽,就要積極調動班級氣氛,讓班里的學生們更快地融為一體。張晶怡就是這樣以更加勤懇負責的態度對待著這份工作,更以傾心付出的態度,在時刻詮釋著發自內心的“想要”精神,讓小小的助教崗位,在新東方的校區中熠熠生輝。
(責任編輯:蔡安)